编者按:距离4·25尼泊尔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震区的九游会官方平台灾后安置工作已陆续展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救灾赈济项目中心工作人员李嘉琪以日记形式记录下行动小组赴成都市采购、配置5000只赈济家庭箱的经过,本报特予整理刊发,回顾并记下那段救灾的日子。
5月12日8∶00 出发,奔赴成都
5月12日,早上八点到达首都机场T3航站楼。小组一行三人去成都为尼泊尔地震灾区采购、配置物资。
尼泊尔地震紧急救援阶段已经过去,紧急救援力量陆续撤离。或许今天才是九游会入口“耐力跑”的开始——我们的目的不仅在于拯救多少生命,还在于帮助生者度过困难阶段,恢复正常生活。
5月12日13∶00 飞机上的聊天
飞机上,邻座的中年男人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问:“怎么这个时候还要救援?”于是,我打开了九游会足球官网话匣子,从具体任务到救灾中红十字的工作和角色,从个案救助到工作人员的辛劳和感受,从目前大众对公益的感受到未来发展方向,侃侃谈了九游会起来。
落地后等待行李时,我给他九游会官方登入看了红基会2014年的年报。他九游会正规版感慨地说:“你们也挺不容易,我们做的是职业,你们做的是事业。以后再看到关于你们的事情,至少我多了些了解和理性。”
5月12日23∶00 工作是耐力跑
安顿好住处后,小组开始着手与供货商谈物品清单、备货和组货。这种工作节奏,符合我长久以来对于救灾的了解。超出我预想的,是物资筹备需要考虑的细节。比如一些粉状物——盐、糖在这次航运中是不被建议的,比如航运包机对总体重量有限制,比如尼泊尔最近要迎来雨季,是否需要配套相应物资。
讨论完清单后,看到纷至沓来的地震信息:尼泊尔又发生余震了,7级以上……我感到,这场安置工作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一场耐力跑。
5月13日13∶00 忙到不知饥饿
早上七点,吃完早饭便出发了。一路上,我脑袋中不断打出问号:供应商是否已经根据物品清单确定了样品?样品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大宗物资调运?包机时刻表是怎样的?
小组一行三人与加乐福的小伙伴们会合了。办公室里,放了一个大整理箱和一个购物车,购物车和房间的长条桌上摆放着不同类目的商品。我们对同类商品、不同品牌进行质量、价格比对,考虑哪种更符合灾区的真实状况,哪种能够实现最快备货、哪种更适应之后将要做的报关和运输。直到有人提醒先吃饭,大家才意识到时间已是12:12。原来身体也很配合地没有用饿感来抗议。
5月13日21∶18 能省一毛不费一分
此时此刻,因为层出不穷的供货、种类等问题,行动小组仍在供货商的地下办公室忙碌着。下午四点,商务部打来电话,告知物资运送的时刻表最终敲定了:19日所有物资需要进入机场仓库。这意味着16、17日所有物资必须到位。顿时,一些已经反复敲定的商品被时刻表划定在考虑范围之外,原因是无法按时完成这批大宗物资的调货。
至此,我对赈济家庭箱有了更深的了解。红十字人对赈济家庭箱的设定要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但不同地区受灾情况不同、抗灾能力不同,给标准化备灾带来很大困境。
等所有商品敲定完,我们又在压低单品价格的基础上,要求供应商进行整体让利,对于捐赠款项,能省一毛坚决不费一分。几轮下来,供应商最终进行了总体减价。
5月14日 小组来了四位“客人”
到了确定物品信息、跟供应商签采购合同时,小组迎来了四位“客人”——此次行动的志愿者。其中3位是来自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学生,包括来自加德满都的Sanjay Kumar Tiwari,来自比尔干吉的Mukesh Jaiswar和他们的中国同学杨柳。
在杨柳的翻译下,我们先为两个小伙儿介绍了此次物品配置的清单,并告知他们哪些物品由于无法空运而没有采购以及清单上各类物品的作用,以增进他们对此次行动的了解。Sanjay Kumar Tiwari和Mukesh Jaiswar向我们表示清单上的物品将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他们眼下的生活。表示感谢的同时还提出建议,比如“衣服不要用白色,因为在尼泊尔人看来不吉利”。
5月15日 23∶00 以工匠之心救灾

我们不是工匠,但此次行动让我看到了红十字人的匠心。今天收到北京“家中”同事们反复设计的赈济家庭箱LOGO后,小组三人便开始联系广告公司沟通成本、印刷事宜,最终选择了一家成本低、之前做过相似项目的公司。出于对风险的把控,小组一行进行实地考查,到他们的生产厂房对材质进行比对并制作出样品进一步确认。
我以为到这就结束了,但同伴居然带领我们到了最近的家乐福寻找等比例大小的箱体,通过模拟贴箱来检验设计主题风格、大小是否合适……直至大家都满意为止,只为更好的体现赈济家庭箱的美观、更好地呈现物品明细和捐赠主体。
5月16日 “远程”而不远“诚”
经过几天的努力与协调,“供应商”“广告商”根据商议结果开始供货了。虽然我们远离供货现场,但却需要不断协调以应对不断出现的紧急状况。
作为协调的主要力量,胡哥手里的电话从未中断过。作为后辈,我从这次行动中积累了经验,学习了细节。还需要做的是对项目进行思考。
5月18日 “齐刷刷,白哗哗”的震撼
5000只赈济家庭箱的备货,终于在5月18日这天完成了。

小组一行如约到达家乐福门前的广场上,装置好的箱子已占据一大块区域。洁白的箱体、清晰的标识,赈济家庭箱冲击着我们的视觉。
从昨晚开始,预订的货物已经全部到位并停放到仓库。今天一早,家乐福组织百十名员工开始“双流水线”作业 。从分箱到装箱摆货,场面十分有序。接近午时,已经完成了2500个箱子的装箱任务。场面壮观,引起路人驻足。有热心群众问道:“这些箱子是要运到尼泊尔吗?”“这个需要认购吗?”“怎么捐款啊?”这让人充分感受到了经历过汶川重创的四川人民的热情与大爱。
5月19日 需要严密的风险防控
中国红基会赈济家庭箱此次远赴尼泊尔,虽已不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但由于地理、交通运输等多重原因,一些问题首次摆在工作人员面前。最为突出的,是运输问题。
此次运输将采取空运方式。根据包机协调情况,一部分家庭箱从成都起飞运达尼泊尔,另一部分将转运至上海,再空运至尼泊尔。几经转折,箱体如何保证完整,成为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大坎儿。用纸箱?赈济家庭箱的箱体是较为结实的塑料箱,具有防水、可长久使用等特点,这一点是纸箱不具备的,而且尼泊尔此时正逢雨季。
思量许久,行动小组最终决定给赈济家庭箱裹膜。这种包装膜有弹性,裹上几层能够很好的加强箱体弹力,提升箱体的抗摔性,同时其透明度不影响箱体标识。
下午三点,家乐福员工们陆续在广场就位,准备为2500只箱子裹保护膜——另2500只由一百多名志愿者在机场仓库同时完成。一位负责运输的哥哥看到我鼓起的肱二头肌十分惊讶,我告诉他:“红基会的姑娘都这样,工作时秒变女汉子。”
5月20日 家庭箱集结完毕
今天一早,行动小组仍兵分两路。他们去机场仓库,我去家乐福广场盯货运事宜。中午时分,广场上的赈济家庭箱已经全部装车,我也将押运最后一趟货车赶往机场仓库。
到达仓库,我看到此次前来指挥协调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对外联络部孙部长、红基会项目管理部傅部长以及四川红会抽调的干部与志愿者们一起在炎炎烈日下快速有序地工作着。汗渍已浸透衣衫,他们边工作边讨论着工作方法和问题。
傍晚时分,主体工作已经拿下。看着归置在仓库里的排排家庭箱,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李嘉琪)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